首页

女王调教Sm喝圣水免费社区

时间:2025-05-23 16:01:48 作者:中方回应欧盟对俄制裁列单中国企业 浏览量:43497

  国家图书馆藏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池阳郡斋刻本《山海经》、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宋绍兴二年至三年(公元1132-1133年)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资治通鉴》、宋刻本《陶靖节先生诗》,山东博物馆藏“工典”卜骨……这是一个漫溯中华典籍长河的展览。

  近日,“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正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国家图书馆联合辽宁省图书馆、甘肃简牍博物馆等8家图书馆、博物馆,展出珍贵展品54种、75册(件)。

  典籍是民族智慧的载体,是精神血脉的接续,亦是烛照前路的明灯。从甲骨文的有“册”有“典”,至“万卷藏书富”,中华文化在典籍长河中传承发展,从未中断。我们不知道最早翻阅这些古籍的人是谁,但我们知道,今人与古人目光穿越时空所交会处,即是中华文脉。

展览现场。

  典籍并不只有“书”

  展览分为“民族元典”“轴心时代”“中华一统”“交流互鉴”“文化高峰”等5个单元,展品则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

  “民族元典”从“五经”出发,《易》《书》《诗》《礼》《春秋》这5部元典气势磅礴、思想深刻,再到经后世学者不断扩充形成的“十三经”,揭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

  典籍,并不只有“书”。一块“工典”卜骨,卜辞大意为商王占卜,问下一旬有无灾祸;辞末记录了四月“甲子”日要举行祭祀仪式。一块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见证了一段历史:汉灵帝熹平年间,正订五经文字,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洛阳太学,史称“熹平石经”。

  20世纪以前,人们了解先秦古书往往限于传世文献。近百年来,甲骨、金文、简牍、敦煌遗书等大宗文献相继出土,大大拓展了人们的阅读视野和研究领域。其中一些典籍文献失传已久,依赖考古发现才得以重现人间。

展览现场。

  展览中,《孔子曰》竹简2021年出土于湖北荆州王家嘴战国楚墓,现藏于荆州博物馆。战国时期,孔子言论已经广为流行,现在我们常说的“孔子曰”在当时有不同说法。《左传》中引用孔子言论,既有“孔子曰”,也有“仲尼曰”;王家嘴楚简的记录,则以“孔子曰”开头;安徽大学购藏的一批战国楚简中有一篇记录孔子的言论,以“仲尼曰”开头。

  从百家争鸣到中华一统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间,存在一个“轴心时代”,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等地各自独立且几乎同时孕育出伟大的思想家。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精神上的突破,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

  “轴心时代”对应中国,正是先秦孔孟老庄等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些伟大的思想超越时空,至今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展览展出的国家图书馆藏《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直解二卷》为宋刻本,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40余家。

《山海经》。

  先秦时期中华民族之间的互动与交融促进了“四海会同”格局的形成。随着秦汉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大一统”思想成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

  在“中华一统”单元,国家图书馆藏的汉代董仲舒撰《春秋繁露十七卷》,为宋嘉定四年刻本。该书融入阴阳、五行等学说,创建以“天人感应说”为核心的哲学理论。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也是《春秋繁露》存世的最早版本,弥足珍贵。

  这一单元中还有一张地图——《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该图由乾隆三十二年(1767)黄千人编绘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摹刻、放大、增补而成。图上绘出乾隆末年及嘉庆初年,府、厅、州、县建置的变化,并简要介绍四邻国家的大致情况,最西标出英吉利、荷兰等国名;图上的“万里长沙”“万里石塘”,就是现在的南海诸岛。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单元中,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藏的《高昌馆课》,反映出明代中央政府与西域各地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密切联系。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始设四夷馆(清代改称四译馆),下属高昌馆主要负责翻译朝廷与西北少数民族地方政权之间的往来文书,所记述的西域与中央的朝贡贸易,是对汉唐丝绸之路的延续与发展。

  传承千年,面向大众

  在古代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中华民族在数学、艺术、科技、农业、药物学、手工业等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编撰了众多影响深远的典籍。同时,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代又一代文学层峦叠嶂,奠定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九章算经》《本草纲目》《楚辞集注》《红楼梦》……这些课本上提到过的古籍,都能在“文化高峰”单元中看到实物。保护古籍,传承古籍,“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等项目成果也在该展览中展现。

  “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于2007年,目前全国完成汉文古籍普查270余万部,藏文古籍1.8万函。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完成出版678家收藏单位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目录》共计145种240册,收录160余万条款目。

  在“世界屋脊”西藏,海拔5000多米的阿里地区,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古籍普查的地市级行政单位。西藏古籍保护中心协助阿里地区成立了8个古籍普查队伍和1个督察队伍,历时6个月,完成了全地区75个古籍收藏单位和20位私人收藏者的普查工作,共普查登记2000余函古籍,其中305函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期间,《永乐大典》也有了新发现。2007年,全国古籍普查时意外发现加拿大籍华人袁女士藏有《永乐大典》嘉靖副本“湖”字册,后在国家文物局支持下,入藏国家图书馆。2023年,国家图书馆修复师团队完成了本册《永乐大典》的修复。特别是采用织布设备,最大限度地复原了《永乐大典》的书衣用绢,被称为古籍修复的“天花板”。

熹平石经《尚书·尧典》残石。

  煌煌文脉,传承千年,更应面向大众。

  9月6日,国家图书馆等12家古籍收藏单位,向专业学者和社会公众继续开放一批古籍数字资源,新增发布古籍资源7085部/件。至此,全国通过“中华古籍资源库”等数据库平台,累计发布古籍及特藏文献影像资源已达到13.9万部(件)。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文化和旅游部指导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遴选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经典,萃取精华,赋予新意,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力求提供一套立足学术、面向大众的古代典籍普及读本。

  其所选典籍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包括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重要典籍。截至2024年8月,已编纂出版图书共80种。

  (本文图片均由国家图书馆提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编辑:王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逾2万名运动员参与中国首届学青会角逐 多人破纪录

疟疾是一种虫媒传染病,感染后会反复出现间歇性寒战高热,控制它除了需要药物,还需要搭建好公共卫生体系,2015年,周晓农的团队就带着中国防控的经验,踏上了坦桑尼亚的土地,他在当地选了一个疟疾发病率30%以上的社区,准备落实中国疟疾防控的137策略。

“中国醋都”清徐创新食醋检测技术 保障食醋质量安全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互联网文化交流互鉴论坛由中国外文局、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中国网、微博协办,主题为“促进网络文化交流互鉴 推动世界文明繁荣发展”。

2.6万拍下北京一房子2%份额,权益该如何分配?

前几年,共享单车占用道路、乱停乱放等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很多城市通过优化停放设施、在地铁站和道路周边增设共享单车停车区等方式引导市民规范停车。同时,共享单车企业通过加收调度费等手段,限制乱停放共享单车行为。这时,“电子围栏”的设立,在规范共享单车停车、精准管理共享单车方面起到了正向作用。然而,在其具体使用过程中,也存在让共享单车便利性打折扣的情况。

《志愿军:存亡之战》热映吸引游客参观辽宁丹东鸭绿江断桥

通过多部门协同,创新动能被进一步激活。上海税务部门深化税校合作,开设“开放式”税收课程、设置“陪伴式”税务导师、组织“沉浸式”岗位体验,培育科创萌芽;深化科创园区协同共治,设立“智税岛”服务站,组建“专属型”专家团,建设“全能型”共治点,解决科创企业涉税“疑难杂症”;依托部门协同机制,提供涉税“健康体检”“事先裁定”“一路沪航”等服务,助力科创企业成长。

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 多领域释放稳中向好发展积极信号

其中,陈鸣波早年担任过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所长,上海航天电源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后来由企转政长期在上海市工作,担任过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2022年,陈鸣波由上海到重庆工作,后来担任了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时隔多年如今回到航天领域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